1、《颂雅风·艺术月刊》:普通公众对传统水墨和西方油画艺术逐渐理解,但对当代水墨一直以来并不是很了解,您认为当代水墨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陈晓峰: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之间的区分是很难量化去界定的,水墨在中国本土一直有承传和发展,当代性是在其发展中自然产生的,与作为舶来品的其他当代艺术不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当代水墨的发展更依赖于本土的文化环境,发展的道路也会更长远。
2、《颂雅风·艺术月刊》:在“水墨热”的今天,如何看待工笔与水墨的关系?
陈晓峰:做为文化概念的“水墨”,包括工笔和写意的语言,语言的界定不是当代水墨的主要问题。
3、《颂雅风·艺术月刊》:在您看来,当代工笔与水墨区别于传统的新特征分别是什么?
陈晓峰:新特征有如下几点:在面对当下国际化的开放语境时,这些艺术家站在自我的立场对当代艺术各种观念形式进行主动的包容吸收,他们试图通过当代艺术的现有成果改造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方式,使当代水墨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体验之间找到新的生长空间;形成了通过当代的审美经验再造传统,将当代艺术中的试验观念引入创作,从新的材料技法入手拓展传统绘画语言新的表现特质。
4、《颂雅风·艺术月刊》:从80年代的实验水墨,到90年代后期的学院水墨,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
陈晓峰: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面对的问题不同,80年代的文化环境不了解,这个问题不好讲。
5、《颂雅风·艺术月刊》:您如何定义当代新水墨中的“当代”与“新”?
陈晓峰:巫鸿就当代艺术中的“当代性”进行过以下表述:“真正的‘当代性’并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风格或是内容就能体现出来的,关键在于这些视觉的象征物如何彻底体现它们自身的意义——如何将艺术创作者与它们所从属并进行改造的这个世界联系起来。”我想艺术家的创新在于能否面对真实的生活,并转化为艺术形式表述出来。
6、《颂雅风·艺术月刊》:在您看来,当代水墨的发展用有哪些优势,又面临何种困境?
陈晓峰:当代水墨的优势与困境是同时并存的,所有的艺术形态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归根结底这是艺术家自身的问题,艺术创作能否延续,不同的艺术家在作出选择后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7、《颂雅风·艺术月刊》:这次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主办的“多向选择——当代新水墨提名展”中“多项选择”有几重含义?您又是如何挑选提名艺术家的?
陈晓峰:“多向选择——当代新水墨提名展”中“多向选择”的展览主题起源于1999年到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由一些年轻有为的70后艺术家策划并组成的带有试验和探索性的青年水墨展。作为国内最早提出“70水墨”概念的艺术群体在当时颇受关注。再次使用“多向选择”的展览主题是因为无法用一种概念来涵盖当今青年艺术家的水墨实践,作为文化概念中的“水墨”在进入当下语境中时也会有多种可能。
2013年,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与北京雅遵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玺·美术馆”,作为玺·美术馆的重要学术项目,北京工笔重彩画会首次以艺术家提名推荐的方式选择推荐年轻艺术家。我作为画会的成员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在推介年轻艺术家时,我倾向于选择在绘画语言上推陈出新和跨界的艺术家。
发表于《颂雅风·艺术月刊》2014年08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