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TITUDE(以下简称A):汤老师您好,听说您最早从事的是油画创作,后来才转到漆画领域的。
汤志义(以下简称汤):确切的说我原来学的是壁画专业,所以对各种涉及到的材料都比较感兴趣。我从小在陶瓷厂长大,母亲是制瓷师傅,姐姐也是,所以我的童年是在陶瓷厂度过,从小就接触各种材料。壁画专业大学毕业前后,我从事过很多公共艺术的创作,如壁画、雕塑等等,所以对于各种材料继续尝试,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漆”这种材料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机缘,对于漆这种媒介,我是特别的喜欢。
A:我原先一直很困惑,艺术家从一个画种的创作转变到另一个领域时,对于不同材料的把握是有难度的,刚才听您提起童年往事时,明白了您的这种积累过程是很早便开始的。我们都知道,漆画的创作,包括流程是很繁复的,时间的跨度很长,那么像漆画这种绘画语言,是什么地方吸引着您一直持续做这件事情的呢?
T:刚才说的我大学所学的壁画专业,在本科课程中能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所以很多课程以外的专业点都想去尝试一下:我尝试过重彩画、水墨画,后来又接触了油画,而且至少十多年都在进行油画创作,当时对于油画我寻找到了一种表现的方法。其他的材料我纯粹是研究、尝试,为了壁画、雕塑的使用需求。我的油画作品也曾经参加了两届全国美展。这说明我的研究是有特色的,我不是油画专业毕业的,这让我没有负担,一直是用一种比较自我的材料语言在呈现。
后来从油画到漆画的转变,跟之前的水墨训练有一定关系,我有意识将东方水墨的语言与西方的材料相结合。而真正转到漆画创作上来,和乔十光先生有关。漆最早是以民间艺术的方式存在,是乔十光先生把它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展出,去年全国美展也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展区,现在全国的漆画作者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高校。
2002年,我在上海艺博会做油画展,当时他去过我的展厅,但是我不知道,后来2003年我报了首届漆画高研班,开学时每个学员需要自我介绍,当我做完自我介绍,乔十光老师就说,我知道你,我看过你的油画展,那里面有漆画的味道。我当时就很感动,感觉走上漆画这条路冥冥中自有神助。从那一刻开始,我与漆画的感情就更近一步了。从2003年年底到2004年上半年,我把时间只专注于一件漆画的个案创作,后来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展漆画金奖。
做艺术得有生存的资本,不求太多,但是要求得能自力更生,然后才会有纯粹的艺术创作。所以为了油画和漆画,我必须奔波在公共艺术、雕塑和壁画之间,其实心里排斥这些东西,但是为了生存没有办法,这在当时,周围的人是无法理解的,现在漆画在全国已经比较热,但是十年前很少有画家愿意尝试,因为创作漆画又苦又累。
A:您选择了一条很艰难的创作道路。
T:当时在漆画没有获奖之前,我的油画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当时画的是灰色调,内容是静物,通常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创作,因为白天得各处奔波,去出差或者在工地上。所以当时只能选择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快速创作,那样倒是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所以我就有意用很意象、很主观的手法,去画小时候熟悉的东西。当时那批油画用特定符号画出,还是有蛮多人喜欢的,上海有个画廊连续代理我的画三年,油画的作用在那几年是很重要的:让我可以从容的去做漆画研究,而不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2004年全国美展获金奖之后,我回到福州。要知道福州脱胎漆器与景德镇瓷器齐名。福州改良了漆器制作,有“脱胎换骨”的说法。福州脱胎漆器对漆画影响巨大。近现代有一个漆器制作的顶峰是在福州。漆器技艺在当地民间保存很完整,但是作为学科门类还不是很完善,对我而言,漆只是当绘画颜料用,为了对漆进行比较深入的本体研究,我决定去漆器作坊当一个漆器工人。一呆就是半年,期间我没有让人收藏我的漆画,也没去做雕塑,不想去做违心的事情,因为公共艺术最后都是投资者的艺术,而不是作者的艺术。所以如果不是为了生存,公共艺术我真不想去做。
从材料上讲我尝试了各种漆,后来转为天然大漆来作画。现在回头想想,到目前为止我在几个过程的选择都是对的。懂得了材料选择的重要性,明白了合成漆与天然漆的作品实现效果是不一样的。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创作了一幅作品,是运用壁画风格绘制了福州漆画全景,最近这几年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创作。
A:作为一名艺术家、一位文化的推动者,我觉得无论从理论框架的建设、艺术推广的实施您做的都是非常全面的。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荣誉、成绩是需要的,但是对于一名艺术家来讲,最重要的还是情感的投入和付出,包括对人的感情,对不同生活际遇的一种体味,可能会在人的不同阶段通过艺术语言进行释放,您从艺术家的角色上已经做得非常好,虽然也从事教学,虽然有纯理论的建构,但是没有仅仅站在理论的立场上,而是回到艺术本体创作的角度,传递您个人的情感和信息。我个人看法,三十年前,我们希望看到外面的东西,根本不知道自己本土文化的优势,当我们什么都看过之后,和国外的文化接轨之后,我们才知道哪些是适合我们的,我们才会在大的国际视野中去确立中国人真正的文化身份。今天看到您的漆画作品,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在大的文化视野中,崭新的艺术语言上的探索。漆画今天的良好前景,不仅是您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
T:我作出从事漆画的选择,同时毅然放弃了我喜欢的油画,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人生。2006年在刘海粟美术馆做了第一次漆画展,后来我去了北京798,我对那里的艺术无法理解,当时我已有了对艺术的态度,不会轻易受影响,那次回来之后,让我沉淀下来。
后来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胡伟老师工作室学习材料语言绘画,在全新的学习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对于当代文化我想历史会是公正的,西方艺术发展是纵向的,我们的学习是横向发展的。国外用几百年形成的风格,我们用短短三十年解决,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选择。对于个人的选择,自己要坚定,好的就是好的,无关中外,无关古今。
我通过研究漆,有一种使命感,漆体现了东方人的秉性,温润,神秘,婉约,深邃,坚定……回归自身本身,心手合一,东方漆画的作者,要有东方的精神,要符合中国的气息和元素,符合中国大环境,要有一种文化的归宿感。
采访 陈晓峰 文字整理 秦燕
本文发表与《艺品》杂志2015年02月刊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