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晓峰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惠民作品展售之刘存惠、梁宝民、陈晓峰篇

2020-06-25 09:13:52 来源:书画频道作者:
A-A+

名家推介——陈晓峰

前 言

  艺术为人民服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根本方向,“飞入寻常百姓家——书画名家作品进万家大型文化惠民活动”,折射了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从物质幸福到精神幸福的强大指向。2020年书画频道美术馆服务设施全面升级,全新亮相!首展推出:飞入寻常姓家——满维起、许向群、李庚、踪岩夫、秦建新、王裕国、刘存惠、梁宝民、陈晓峰惠民作品展售。旨在用艺术作品温暖人民、鼓舞人民。书画频道开播十四年来,向人民大众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在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书画频道将继续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化惠民活动为契机,打通书画艺术作品走进大众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美育普及、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2020年6月15日

ItLHjl1X8XU2oVnDrAwRcLzgBePFEQc9JNYBAomW.jpg

  陈晓峰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晓峰在中国画当代表现上形成了耐人寻味的“意”与“象”,在空寂与游离的氛围中,抒发对于青春的生命体验。

pPLqsTAIKLdqCRk9kebzZEot4j31I6yqLOegeHej.jpg

  中国的工笔绘画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绘画特色和审美特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中汲取灵感来源,在当代的艺术思潮中反复求问,独树一帜的艺术理念和表达,以“工笔”来叙事,又不全以“工笔”的手法来作画。是艺术家陈晓峰的艺术追求。

  陈晓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从本科到研究生接受了正统的美术教育,进而有着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和独立的艺术语言。

72E1u9bEurMgVTVICqf0mLowrZF42KgCAY1ES2c8.jpg

H02817-《武陵春》一-陈晓峰-45×48cm

KZKA95A82rjLSkuVZGwI2yY9Lq4ozJPiIXwrxZum.jpg

H02818-《武陵春》二-陈晓峰-45×48cm

  陈晓峰的工笔画对古典意境的再造有着其当代性的表达。造境是中国画最传统的创作方式,陈晓峰在尊重传统文化原则与趣味的前提下挪用或创造自己需要的艺术形象;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赋予画面以全新的意义。画面中,图式所展示的物象并非物质本身,而是它作为一种文化或隐喻符号的价值。

  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看,图像作为修辞更能够体现出艺术家图像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学中的列锦是陈晓峰借用的图像修辞方式,所谓列锦,也被称为“词组代句”。图像中的“列锦”是将不同语境中的形象元素抽离出,再以非现实的方式重组在同一语境中,从而产生一种诗化的多意性,这也是他希望从传统进入当代的一种尝试,即将文本的一般性描述转化成文本自身的演义。

UYNyyCSFHAdcrjstHcK0ForerPNqHmk3SvOocbOF.jpg

H02822-《武陵春》三-陈晓峰-22.5×96.5cm

  陈晓峰在中国画当代表现这个主题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对宣纸和水墨所提供的可能性做出了诸多探索,颇有心得。这些研究成果生成耐人寻味的“意”与“象”,在空寂与游离的氛围中抒发对于青春的生命体验。

  在当代文化的参与中,艺术家的文化立场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家在使用图像资源的创作过程中,不能放弃在文化立场上的精神深度,不能放弃对文化、传统、历史根基的认识,不能放弃对艺术感悟的自然与真诚。工笔画更不可能脱离中国画美学精神的文脉而获得文化身份的确立。《探春令》系列是陈晓峰受宋画中的折枝花鸟启发,用工笔重彩的勾染与写意水墨皴擦相结合的手法重新表现传统梅花报春、竹石双清的主题。

  梅花开在百花先,是报春的第一朵花,所以,梅花也经常被誉为春花。梅花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一般用来寓意高尚的精神品质。画中梅花竞相开放,繁而不乱,花朵颜色鲜艳、落落大方,有疏有密,疏密得当;所绘梅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宜,富有质感。整幅作品主次表达分明,层次明朗,达到密中有疏,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特有的形态。陈晓峰在竹石的绘画中对自然山石纹理有一种变化上的认识,绘画过程用笔在书写状态下的运用奇思巧遇,石头与竹子的画法协调统一,线条生动,并且拥有韵律性的变化。画中虽是小竹,但更加生动地体现出竹子坚毅的性格。

qYCmV38pgn6g2n2geDwVIG3aUap9d8zJyht5UN0w.jpg

H02823-《武陵春》四-陈晓峰-22.5×96.5cm

  梅花报春与竹石双清的结合,联系当下实事,不仅表达了祖国对于疫情卓有力的控制,广大人民期盼的复工复产犹如春天般到来,更是体现了伟大祖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如石中劲竹一样坚强,无论环境多么恶略,都能打下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有着如此丰富寓意的《探春令》系列作品,如果装饰在客厅之中,既能让家里充满文化气息,突出气质,增添美感,又可以彰显家主人心系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南朝宗炳在画论中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味象”即是“观道”。提出中国画画家对自然的观照是“澄怀观道”的方式。

  陈晓峰将自己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倾注在“观花”的过程中,形成心中意象,以个人化的笔墨形态将意象物化借以抒情,这些笔墨形态并非花鸟的自然形态,是“观照”之后,因创作者心境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心相。因此,“笔下观花”便是我们认知陈晓峰艺术世界的方式,通过欣赏艺术家笔墨形态生成的艺术形象体味到艺术家在观照自然时的情感与审美。

Zmqs13LqvQbdfF6GJKUp4djMnM5cCqUUFzqdeh3V.jpg

H02824-《武陵春》五-陈晓峰-22.5×96cm

  观《探春令》系列作品,可以体会到陈晓峰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思考当下艺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工笔画的特点在于严谨的造型方式和细节的细腻表现,中国画的“形神”和“意境”在其自身所承载的材料和绘画样式上来说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无论是“写意”或“工笔”,都致工于心。这也便是陈晓峰对自己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从以往的材料技法研究中升华到更高的精神诉求,这不单单只是对绘画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更是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诉说。这种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演进过程正是思想升华的结果。

  在陈晓峰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当代的思考,坚持而又开放,能够进入又懂得如何走出,所以每个阶段的作品都能够看到他们对古典的迷恋和对“当代”的渴望。

名家推介—刘存惠

vgBxLVVAEKkYRwEbN1jQ2MHccHGX2bJIj73fKpCc.jpg

  刘存惠

  中国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北京石齐画院学术院长

  刘存惠将齐派艺术风格与自身的感悟融会贯通,形成充满活力与蓬勃朝气的绘画艺术语言。

MeSpAr43KpU2uip17cm9nb0lufqwvWyFeMoyGoS7.jpg

  刘存惠,中国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北京石齐画院学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1999年作品《金秋》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展特别金奖;

  1993年作品《春雨绿江南》获韩国第十一届国际美术大奖展金奖;

  1988年作品《江南春雨》获中国、日本美术交流展金奖;

  1987年作品《山村疏而》获全国教师美展二等奖;

  近年来,刘存惠的艺术成就被编入数十种名人录、词典及年鉴,使刘存惠实至名归的成为中国花鸟画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

  刘存惠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祖父早年曾专注于杨柳青年画的收藏与研究,在祖父熏陶与影响下,刘存惠对绘画艺术有了深刻的认知与热爱,在他掌握一定绘画技法与画理之后,拜齐白石弟子娄师白为师,日夜笔耕不辍,探索不已,将齐派艺术风格与自身的感悟融会贯通,逐渐形成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绘画语言。

eYTWB602wqUKKv4tctKvWWcI1MQeNJtbzeSPKGDg.jpg

KCH2020011-香意浓-刘存惠-68×68cm

W6VOokbLylem64D4uuNUJaNi5BvIExM6tumjFsL9.jpg

KCH2020003-荷塘清韵-刘存惠-68×68cm

  刘存惠的花鸟画介于大写意与小写意之间,其花鸟画作品水墨淋漓,意境深远,大胆的挥洒不仅将其创作的激情融入到作品之中,也将其对大写意花鸟画的深刻理解倾诉于纸面。他的作品并未流入很多画家大气有余而细节不足的现象,而是展现出一种大气、豪迈的气象,但在细节表现中却极为谨小慎微,画面中的小动物如此,每一个花卉的细微处也是如此,他在传统写意精神中极尽其能的进行提炼概括,凸显了他对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同时折射出他对自身的高标准要求,刘存惠的大写意花鸟画,擅长在简洁的构图中力求营造空间感,用笔奔放,雄浑,挥洒自如,用墨浓淡相间,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其作品的意境。如其作品《春之绿》描绘了夏日荷花盛开,荷塘欣欣向荣的景色,前景是以墨色横涂斜抹的荷叶,后景是“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的荷花。荷花枝叶高低错落,不蔓不枝,清新活泼,仿佛随风而动,两三朵荷叶以胭脂加水晕染,如同水中仙子般高华绝俗,娇艳欲滴,似有暗香浮动,彰显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

2MKdNIlltuL5Ev718mvDXPZipb0tFDMuo7CUx32D.jpg

KCH2020006-早春图-刘存惠-68×68cm

  刘存惠的花鸟画重视写生,重视造型,拥有齐派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将齐派最常见的小鸡、小鸭引入自己创作的画面之中,在这些小动物的形态与笔墨情趣上却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如三三两两的小鸡总是成组呼应的出现在画面之中,其作品《早春图》中两只小鸭正在专注于迎面飞来的一只蜜蜂,其各具姿态的神情极为可爱,右边的小鸭持站立左顾状态,左边的则是在飞奔中回望身姿,为整幅作品增添了许多灵动与生机。作品《小鸡》中的六只小鸡分布于迎春花与一抹宽大的芭蕉叶下,右边五只小鸡形成合围之势,而左边的一只与此小鸡群则形成对立统一的局面,每只小鸡均形态可爱,浓淡有致的墨色不仅区分出每只小鸡富有个性的形神,其各具姿态使画面在充满矛盾中和谐有致,体现出大自然中永恒的无限生意和笔墨表现力的无穷尽兴。

2hSnzLV5q0qHYEd1mAEImNcCsUucHcDv1lhuruye.jpg

KCH2020010-清风图-刘存惠-68×68cm

  刘存惠的花鸟画有一种神韵在其中,他的作品《多趣图》对于这种神韵的把握性极强,画中的五只小鸭错落有致的分布于色彩艳丽的花卉之下,不同色泽与形体的小鸭与这些花卉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每只小鸭不同的形神诉说着各自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刘存惠所说的画小动物一定要传神,其中的“神”虽是画家所赋予画面物象的生命力,同样也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刘存惠善于扑捉这些小动物的神态,能将他们完美的融入到作品之中,因此他的花鸟画总是兴向超逸,化境物镜,不着一笔而尽得风流。他在写意花鸟画创作方面的所思所想及其艺术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引起画坛的关注,也成为富有特色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这可能是很多绘画爱好者争相收藏其作品的重要原因。

nVGzPUSGRuumJ75wtMN6K92bgfvKRQWT82aSW5fZ.jpg

KCH2020007-春晖图-刘存惠-68×68cm

  2013年6月,在新韵—当代名家新作专题专场拍卖中,刘存惠作品《荷塘野趣》(136×69cm)以19.3万元成交。获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认可与好评。

  身为中国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北京石齐画院学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的刘存惠,始终认真继承中国画传统,他不拘于复制前人的技法,充满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朝气,勇于在学术上作出大胆的创新。其祖父曾在弥留之际所说,当个画家容易,当个美术教育家很难深深打动了刘存惠。可以说刘存惠在美术教育中的砥砺前行既是完成祖父遗愿,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教与学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刘存惠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画,敢于接受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批评,这样敢于面对批评的心态使其作品在传承性、创新性等方面稳步前行,只有这样,在面对众多学生的现场才能自信的挥洒自如,才能创作出既富有个人特征、又不失传承的绘画作品,这也是他学习齐派大写意花鸟画,却与其在保持一定相似度基础上又有着一定陌生感的原因。在几十年的艺术教学与创作中,他始终笃定执守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优秀理念相结合之愿景,培养出众多的优秀学生。刘存惠笔下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无不彰显着全新的笔墨创作元素,充满朝气和希望。

名家推介——梁宝民

3QdxGQn2jCier7DQCc0c7eybrBUIwyeu3w5Kl9vF.jpg

  梁宝民河南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大学客座教授

  梁宝民绘画直接张大千的画风,青绿山水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碧荷幽泉洗尽铅华不染尘俗。

X0f65zusRSOqmNe2QTdqXbIAV6GZdvtbjn2W9Cgp.jpg

  “大千传承,守望传统”。梁宝民自幼受家庭熏陶影响喜爱绘画,少年时曾从师于张大千入室弟子胡爽庵,习传统中国画,遍临宋、元、明、清诸大师作品,学习中国画的精髓。经过数年的实践、专研和探究,他深谙中国传统经典绘画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一心在中国传统的领域中往返探索,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拓展自己的技法画路与艺术风格。梁宝民在笔墨中寻求造物怡情,发抒意气,与张大千先生的艺术薪火相传。

  在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梁宝民三十八平尺《家在青山绿水畔》作品,以103.5万元成交,获得广大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身为河南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大学客座教授的梁宝民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后,夜以继日,笔耕不缀,探索不已,在笔墨中寻求造物怡情,发抒意气。他的作品《一鹭莲升》展开画面,春风悠悠吹拂,株株荷花摇曳生姿,荷叶在湖中荡漾,一派清香袭人,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荷塘春色之景映入眼帘。

gGAYN7kruevjwRw8pv4XIr3EZETDWaDct68o0d9M.jpg

H02287-一鹭莲升-梁宝民-69×137cm

tZPNB08jSIiB3G02zBTPPRkeXZLsvqCkD6XOGtPh.jpg

H02288-更上高楼望江水-梁宝民-68×136cm

  梁宝民的花鸟画多以工笔、写意参半的画法描绘事物,使用工笔的技法,以柔韧细腻的线条勾勒花瓣、纹路和栖息其中的鸟雀,细致的笔触让荷花呈现出雍容华贵之姿。莲开并蒂,红粉相交的荷瓣,是梁宝民采用明艳的色彩涂染而成,朱红、粉白点缀花尖,填染花朵,荷花整体形态显得饱满圆润。荷叶部分,他以没骨画法绘制,不同程度的湿润淡墨晕染荷叶的形状,浓淡交织的墨色展现荷叶的光影面和层次,无形中塑造了画面中的光,荷花在春光之下显得婀娜多姿。

  对梁宝民而言,他通过一系列水墨符号在画面上的施行,将自己日常的感悟表现出来,并在现实生活的写生和对传统笔墨的应用上,营造了互通的可能性,从中发现适合自己审美习惯的视觉语言。其山水画作品雄健浑厚,飘逸奔放,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具有装饰性意味,挖掘出了平凡生活的诗意。他笔下的古代文人雅士,怡淡超脱,青竹老梅又有洗尽铅华,不染尘之感,他的画取材颇多古人诗意,结景造境,全凭想象.从他的作品《空谷泉音》之中,可以看到,它山石浑厚,树木朴茂,烟云横生,寥寥几笔的飞鸟与高大巍峨的雄山,遥相呼应,将画面的雄伟壮阔,生机盎然展现的淋漓尽致,无实景之局限,而有写意之畅达。

Y2Yg78RrAN0Nosu5BTbzukC01vMY3VRNDBFsZSLR.jpg

H02261-觅此静谧处放我尘俗心-梁宝民-34×70cm

DXgOG4t4HRn9WkmZsksHwfwIXN9ludQPtZu0qftT.jpg

H02266-心羡烟波舟上客-梁宝民-36×69cm

  梁宝民的工笔画具有高贵典雅性的语言,在深入笔墨的同时始终注重在写实的力度中透射出写意的民族艺术精神。他注重从虚写实,以实写虚,和虚实相生的中国画创作法则,在线条勾勒和设色晕染上都拥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他的画作《雨歇平湖满,秋风送轻舟》,画面清净、悠远,全幅以青绿色为主,来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天空的背景用淡赭大面积烘染,远处的山峦绵延起伏,近处笔触细致,山体空钩表现出其岩石的质感,构图疏密得当、各种景物元素穿插有致。画面之中苍松挺拔、草木依依,友人坐于凉亭之中,畅怀交谈,一位长者乘舟逶迤而来,传达了作者一种寄怀山水苍茫境,醉我烟霞浩荡心的内心感受。

  梁宝民深知中国画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画修养,画气质,而后上升到画精神。因此,他极为重视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和审美的能力。从作品《桃花尽日随流水》中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雄山,右下方的山石生长着青葱的树木,雄山之下是波光粼粼的溪水,水面上的船只缓缓前行,船桨滑动起的波纹,也为画面增添了许多灵动与生机。

CjBTtWHFfJw0RYlA7AEwdO6UKfHp3ZdFjjcdhU8v.jpg

H02292-我见青山多妩媚-梁宝民-140×354cm

  梁宝民常常向古人学习,在师古人的道路上穷根溯源,不拘一格,博而深,精而透,进得去,出得来。师古人不仅仅是师古人技法,而是为了探索古人师造化的奥秘,从而成为自己师造化的借鉴。他的画构思别具匠心,反映了梁宝民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他把打造个人独特风格的夙愿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在当下这个普遍浮躁的社会中做到平心静气,保持孤独,寂寞,艰涩之道,沿着艺术规律而行。作品《更上高楼望江水》图中高山仰止,松风阵阵,清幽雅景中一隐士立于其间,似观美景,又似神思远扬。构图险中求隐,用笔多变灵活,危峰兀立,水平如镜,既得茂蔚之姿,又获空灵之气。梁宝民的山水画烟波浩渺,山清水秀、危峦平坡、画意玄远清逸。以布局为次,气韵为先,细观其画,皴染之空灵、用笔之深厚、运墨之淋漓,均穷极中国画笔墨之能事。线条的勾勒、皴擦亦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在他的作品里可以领略到他那气壮山河的艺术精神,看到他笔下大美的艺术状态,和笔墨之中的心与静。

  作品《我见青山多妩媚》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自我阐述,朴素自然是国画的最高境界,画中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水中的小小船只以及松下若隐若现的凉亭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梁宝民的画作,构图大胆富于变化,色彩瑰丽而沉毅,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他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含量,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晓峰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